
公元 1683 年,仓央嘉措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奴家庭。当幼年的仓央嘉措在远离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拉萨的门隅地区,过着最普通的农牧民生活时,他和他的亲人们都不会想象得到,有一天,他将会成为万人景仰的宗教领袖,但又在最辉煌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成了阶下囚,然后年纪轻轻地就客死他乡,却又通过上百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而流芳千古。
清朝顺治年间,五世达赖和固始汗从西藏前往北京晋见顺治皇帝,当这支队伍在结束晋见返回拉萨途中,顺治派出的特使快马追上了他们,这位特使向达赖宣布了一道圣旨,正式册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这是一道在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圣旨,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的册封以后还要加上班禅的册封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自此成为一条规矩,一个仪轨,一种让僧俗万众口服心服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时,西藏政教两界之间却存在着明争暗斗。 1682 年 2 月 25 日 ,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去世,其弟子桑结嘉措为了利用达赖的威信威权自重,于是密不发丧,封锁了五世达赖已经去世的消息。直到 15 年之后的 1696 年,康熙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才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去世多年,震怒之下康熙致书严辞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方面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1697 年,仓央嘉措被正式确认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 9 月,仓央嘉措自藏南被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在那里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 10 月 25 日 ,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
按理说,一个农家少年,一夜之间成为至高无上的教宗,可谓齐天的洪福,理应欣喜若狂,但仓央嘉措却没感到多少幸福和快乐。其间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自始至终,他都受制于幕后操纵者桑结嘉措,并没有任何真正的实际权利,而是被操纵的傀儡而已;其二,更重要的是,仓央嘉措在家乡时信仰的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教,红教的僧侣可以结婚生子,但做了六世达赖后,他信仰的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教。与红教相比,黄教要求严守清规戒律,根本就不能结婚生子,甚至不能与妇女接触。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原本生活在自由之中的天性少年,无疑是一种极其沉重的枷锁。对枯灯黄卷的修行感到无比的厌倦,据说他白天是活佛,夜晚则易容改装,潜游于拉萨的街巷之中,沉醉于美酒和美丽的爱情之中。
仓央嘉措是西藏有史以来最为知名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篇在藏区被人们广为传唱,他本人的悲剧人生,也赢得了不少人同情的泪水,而他那些一唱三叹的诗篇,更是西藏奉献给文学史的一份厚礼。
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评价说:“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在我看来,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有一种质地纯朴的透明与忧伤,他更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生活的人,在远离了自由之后发出的惆怅与追怀。他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在于他的诗歌饱含着真实的、似乎伸手可掬的浓烈情感,他的诗很美,美在真实,更美在忧伤:“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当下人们对仓央嘉措诗歌的追捧,其情其景,可用仓央嘉措的另一首诗来概括:“在极短的今生之中,邀得了这些宠幸;在来生童年的时候,看是否能再相逢。”
“故乡远在他乡,双亲不见儿郎,不必过分悲伤,情人胜过亲娘,胜过亲娘的情人啊,翻山越岭来到身旁!”这是仓央嘉措无数首爱情诗中的一首,不羁的他用自己的诗歌书写了一段喇嘛王国的传奇。岁月沧桑,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仓央嘉措去了,用他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尽管已过去300多年,但他的诗现仍在雪域高原广为流传。
在西藏,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而唱的最多的却是仓央嘉措的情歌。没有人怀疑过仓央嘉措的情歌在这片藏青色高原上的地位,就像没有人怀疑过他们念诵的六字真言对他们生命的重要性一样。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位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虽然位居藏传佛教政教最高领袖之尊,却写下了大量清新优美而又直言不讳的情歌。在西藏政教合一居于领导地位的黄教,历来是以戒律严格而著称,可是仓央嘉措的情歌几百年来却在藏区广泛流传。藏族是一个百分之百信仰佛教的民族,但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而且爱唱仓央嘉措的情歌。近似于苦行的宗教是信仰,是来世的寄托,而情感,则是漫漫长途中与人相伴的一份温馨与慰籍。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仓央嘉措不仅是一位达赖喇嘛,更是一位歌神!
14 岁的仓央嘉措于 1697 年就被推上了西藏最高统治的宝座,同时也被推进了复杂的政治漩涡中。他每天看到的只是一副副虔诚的脸,听到的是有着六字真言的单调的诵经声。他厌烦了这里的一切,他很苦恼但无法与之抗争,只能用诗歌来宣泄心中的一切。 1706 年秋,赴京途中,仓央嘉措逝于青海湖畔,时年 25 岁。
仓央嘉措的身世更为他的情诗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他的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诗》,汇聚了他的 60 多首情诗。现已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新的译作层出不穷。而在民间,有仓央嘉措的情诗达 200 多首。今天,在布达拉宫内,仓央嘉措的塑像前没有酥油灯,也很少有人敬献哈达,他的像,只是一具普通的泥塑。仓央嘉措留给布达拉宫的,只有永远也述说不完的故事和一首首火一样的燃烧的诗歌。